学习工具

热门频道

『半吊子』基本信息

简体
繁体半吊子
拼音bàn diào zi
怎么读
字数3

『半吊子』的意思和解释

【成语解释】
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
【典故出处】
丁玲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却说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种夸大,是不真实的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骂人。
【成语结构】
偏正式
【产生年代】
当代成语
【感情色彩】
贬义成语

「半吊子」是什么意思(词典修订版)

【词典解释】不通事理,行事卤莽的人。称一知半解的知识分子。

「半吊子」是什么意思(网络释义版)

【网络释义】

半吊子

  • “半吊子”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熟语。根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解释,该熟语的意思是指:①不通事理、说话随便、举止不沉着的人;②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;③做事不仔细、有始无终的人。
  • 追根溯源,这个熟语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。在我国古代,最常见的货币是铜钱,而铜钱一般为圆形方孔。为了便于携带和计算,至迟从汉代起,人们就已开始时将铜钱用细绳串起来,这种穿铜钱的绳子在汉代时被称“贯”,如《史记·平准书》中就曾说:“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”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“贯”又成了货币计量单位,“一贯”相当于一千文(由于铜钱正面铸有文字,故一枚铜钱又称“一文”)。可能是由于钱串提起时往下垂吊的缘故,到了清代“一贯”又被称“一吊”。而半吊(即五百文)为一吊的半数,不满串、不成吊(貌似有“不成';调';,不着调”之意?),所以人们就用 “半吊子”(或“半吊”)来喻称多种不好的人或事物。
  •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