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的成语

耳的成语及解释

成语解释
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。
耳聪目明听得清楚,看得分明。形容头脑清楚,眼光敏锐。
掩耳盗铃偷铃铛的人怕铃响,把自己耳朵堵住,以为自己听不见,别人也听不见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。钟况然有音,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掩:捂。
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,形容声音很大。
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,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。
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。 @+形容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。
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。
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。《诗经·邶风·旄丘》:“褎(yòu)如充耳。”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。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。
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唐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擩(通“濡”)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濡(rú):沾湿。染:沾染。
俯首帖耳形容卑恭顺从的样子。唐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若俯首帖耳,摇尾而乞怜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
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闻将军之名,如雷贯耳。”贯:贯穿,进入。
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。指无事打扰。
洗耳恭听形容专心、恭敬地听别人讲话。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元周权《秋霁》诗:“酒醒谁鼓《松风操》,炷罢炉熏洗耳听。”
耳目一新听到的、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,感到很新鲜。
忠言逆耳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忠言拂于耳。”三国魏王肃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,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。”逆耳:不顺耳。
隔墙有耳墙外有人偷听。指秘密外泄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古者有二言,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,两只大耳朵。形容体态肥胖,有时指小孩可爱。
掩人耳目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,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。
不堪入耳堪:可,能;入耳:听。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(多指脏话)。
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。
耳的成语